台灣草莓栽培革命

傳統土耕面臨連作障礙與土傳病害的嚴峻挑戰。高架無土栽培不僅是技術升級,更是確保產量穩定、提升果實品質的永續經營策略。

🛡️風險管理

高架栽培從物理上隔絕了土壤中的病原菌,如黃萎病和炭疽病,從根本上解決了數十年來困擾產業的土傳病害問題,大幅降低作物損失風險。

💡經營轉型

從「土壤管理者」轉變為「精準水養管理者」。雖然初期投資較高,但能換來更穩定的產量、更低的勞力與農藥成本,實現可預測的現金流。

互動式栽培目標設定

您的栽培目標是什麼?不同的目標需要不同的介質配方與管理策略。點擊下方選項,探索經科學驗證的最佳實踐路徑。

台灣分區介質指南

健康的根系是高產量與高品質的基礎。針對台灣各區氣候挑戰,我們提供精準的介質配方,確保您的草莓園欣欣向榮。

介質的科學:平衡保水與通氣

草莓根系淺且敏感,需要持續的水分,但極度害怕缺氧環境。理想介質的核心是在優異的排水通氣性足夠的保水能力之間取得完美平衡。

北部配方

應對濕冷冬季,將通氣性置於最優先,預防根部病害。

中部配方

氣候均衡,採用經本地驗證的高性能配方,追求產量最大化。

南部配方

對抗高溫與強降雨,強調保水與快速排水的雙重韌性。

東部配方

抵禦颱風豪雨,首重極致排水能力與介質穩定性。

栽培成功五大關鍵

現代草莓栽培是一套系統工程。掌握以下五大關鍵,是實現永續生產的基石。

🏞️

高架設施

採用高架植床,從物理上隔絕土傳病害,並改善勞動條件,是現代化栽培的第一步。

☀️

光照需求

每日至少需6-8小時直射陽光以促進光合作用、累積糖分並幫助果實著色,是高產量與高品質的保證。

🧬

抗病品種

選用如「戀香」等抗病性較佳的品種,建立生物防線,能有效降低農藥使用與管理成本。

🔬

介質消毒

使用前對介質進行蒸汽消毒(70°C, 30分鐘),確保「乾淨的起點」,是預防性病害管理的基石。

💧

水肥管理

定期監測灌溉水與排出液的pH/EC值,精準調控養分供應,是無土栽培的核心技術。